-
施璐编辑关于“在《自然-纳米技术》上发表文章:《自然》期刊内部观点”主题讲座2024年10月17日下午15:30,《自然-纳米技术》期刊编辑施璐博士应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黄辉教授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作学术交流,讲座题目为“揭秘如何在《自然-纳米技术》上发表文章”施璐博士于2023年4月加入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自然-纳米技术》,担任高级编辑。曾于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上
-
占肖卫教授“开启有机光伏后富勒烯时代”主题讲座2024年10月31日,下午15:30,来自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学院的占肖卫教授应黄辉教授、史钦钦教授邀请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开启有机光伏后富勒烯时代”主题讲座,讲座在教一楼214举行。占肖卫,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化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1986-1990,浙江大学化学系本
-
董建华研究员“高分子化学与材料概述”主题讲座2024年11月05日,下午15:30,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董建华研究员应黄辉教授邀请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高分子化学与材料概述”主题讲座,讲座在教一楼214举行。董建华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89获得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从事两年博士后研究之后,留校任教至1
-
宛新华教授“螺旋聚苯乙炔的构象与功能”主题讲座2023年5月23日14:00,北京大学教授宛新华应黄辉教授邀请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螺旋聚苯乙炔的构象与功能”主题讲座,讲座在教一楼114教室举行。手性的引入为高分子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控变量。螺旋结构是种重要的手性结构,光学活性螺旋高分子在手性识别、对映选择性分离不对称催化、圆偏振荧光、信息存储和多通
-
伯晓晨教授:“生物医学数据智能分析前沿——从多组学融合到可解释挖掘”主题讲座2023年5月17日14:00,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研究员院伯晓晨教授应黄辉教授邀请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生物医学数据智能分析前沿——从多组学融合到可解释挖掘”主题讲座,讲座在教一114举行。多组学数据融分析是当前生命科学基础和转化研究的重要支撑面临数据空间广、异质性强等挑战。报告从多组分融合分析技术与应用、多组
-
罗三中教授“仿生小分子催化:机理、数据与机器语言”主题讲座2022年11月8日14:00,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罗三中应黄辉教授邀请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仿生小分子催化:机理、数据与机器语言”,主题讲座,讲座在教一楼207教室举行。 现代催化反应体系精巧而又复杂、催化过程维数繁多而又动态多变,厘清催化机
-
赵永生教授“有机微纳激光材料与器件”主题讲座2022年10月26日15:30,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永生应黄辉教授邀请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有机微纳激光材料与器件”,主题讲座,讲座在教一楼306教室举行。 激光是20世纪以来人类最重大伟大的发明之一,已经在军事国防、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
-
王训教授“亚纳米尺度材料合成及性质探索”主题讲座2022年10月13日下午,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王训应黄辉教授邀请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亚纳米尺度材料合成及性质探索”,主题讲座,讲座在教一楼304教室举行。随着纳米科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纳米世界”的底端:一个纳米左右甚至一个纳米以下的尺度,这一尺度的材料被定义为“亚纳米”尺度材料。